大家名师·论著选介
西财财政学科 第[13]期
论著简介
尹音频教授长期深耕于财税理论与制度研究,在财政政策(就业、消费政策)国际税收等领域有着深入的探索,尤其是能够预见和把握税收学科的发展趋势,在涉外税收与金融税收两个前沿领域,取得了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与实践指导价值的学术成就。尹音频教授是中国财税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学者,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财税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
涉外税收论著的学术亮点与社会影响

《涉外税收论纲》是尹音频教授于1997年出版的我国开拓性探究该领域的学术著作,该著作具有开拓性、创新性、求实性的特点:
(1)开拓性。涉外税收作为应用经济学的一个研究方向,由于它所涉及到的经济关系内外交错、头绪纷繁,使不少经济学者感到难以形成理论研究体系。论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在具体到抽象的研究中,以抽象的开放经济为背景,以涉外税收机制为主线,在对涉外税收机制的结构、运动规律、经济机理等自身性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再从开放经济的联系中展开研究涉外税收的微观与宏观经济影响;在抽象到具体的分析中,以涉外税收政策为延伸主线,在对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与涉外税收关系进行综合考察的基础上,分别对我国的跨国商品课税体系与跨国资本课税体系进行分析,进而对我国涉外税收与经济平衡的关系,涉外税收管理进行了综合分析,最终,开拓性地创建了系统的涉外税收理论体系,推动了税收学的建设与理论发展。
(2)创新性。论著在吸收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涉外税收机制理论,并且在涉外税收的本质、关税转嫁规律、涉外税收机制机能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创新见解, 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做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①提出涉外税收本质是双重分配关系的观点。 论著认为,涉外税收是指一国税收制度中,对跨国商品与跨国所得及跨国一般财产价值的课税。它一般反映为一国政府与其税收管辖权下的纳税者之间的征纳分配关系。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它又要反映为该国政府与相关国家政府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因此,在一定的条件下,涉外税收的本质体现为双重分配关系,即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征纳关系与相关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由此决定了涉外税收是兼有国家税收与国际税收双重属性的经济范畴。与国内税收相比,涉外税收具有要素的国际相关性、运动的复杂性与多元性、职能的延伸性、本质的双重性的特点;与国际税收相比,涉外税收具有以国家政权为后盾,包含双重税收分配关系,以国内为立足点的特点。②揭示了关税转嫁规律。在跨国商品的国内市场价格变动,以及进口国的需求弹性较小或出口国的供给弹性较小的条件下,关税只能向国内转嫁;在跨国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变动,以及其需求完全无弹性或供给完全无弹性的条件下,关税能够向国外转嫁;在跨国商品的国内市场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同时变动,以及其供求有弹性的条件下,关税的税负将兵分两路:一方面,伴随着国内市场价格变动向国内转嫁,另一方面,伴随着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动向国外转嫁,而本国负税人与外国负税人各自所承担的税负与跨国商品的供求弹性成反比。③阐释了涉外税收机制机能。涉外税收机制具有分配机能与调节机能。涉外税收分配机能既具有国内分配的一般性,又具有跨国分配的特殊性。涉外税收调节机能除具有一般性以外,还具有调节主体的多元性、调节客体的复杂性、调节范围的广泛性的特点。跨国商品课税机制通过它与价格机制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利益导向,直接对商品的国际流动产生影响;跨国所得课税机制通过它与利润或所得的函数关系形成的利益导向,直接对资本、技术、人才的国际流动产生影响。
(3)求实性。论著立足于中国税制与国际接轨的客观发展趋势,以及中国涉外税收历史演变过程,提出了中国立体开放型涉外税收策略的设想。并以这一策略为基点,分别从进口税系、出口税系、引进外资税系、对外投资税系、涉外税收管理体系五个子系统入手,探索了中国开放型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中,优化中国涉外税收体系的途径,提出了“在‘产业—地区’导向性税收政策原则的指导下,构造我国的对外投资税收体系”等一系列有价值的政策建议,对于完善我国涉外税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该著作及相关论文的系列成果引起了学术界与决策层的关注,产生了重要的社会效益。(1)重要的学术影响。有关论著为硕博论文等引用近百次,如一些理论与观点为邓力平著:《经济全球化、WTO与现代税收发展》(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年)、郑榕著:对两个税收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再界定(《税务研究》1999.4)等著作和论文所讨论或引用,成为涉外税收及国际税收学中的重要学术流派。(2)重要的政策影响。第一,参加中央政府高峰论坛会。应邀参加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主办的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关税研讨会《9 7中国关税理论学术研讨会》,并作大会发言,为政府调整关税政策提供了政策建议。第二,主持完成2003年度商务部课题《中国出口退税制度优化研究》,提出了构建中国出口退税新机制的方案与路径。商务部鉴定函认为:“该课题报告数据翔实,见解独到,……并提出了几种可供选择的具体方案,对今后我国外经贸实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主持完成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2003年度重点项目《四川“走出去”战略》,提出了推进四川“走出去”战略的体系与路径。评审专家们认为:“研究成果具有认识价值和实践价值。在若干理论阐释和战略构想方面有独到见解,……特别是关于特色产品优势出口培育、多元化市场选择、高效推进体系建设等方面的见解,具有启迪意义和可操作性。”;“本成果所出的四川经济跨越式发展开放路径的选择与推进“走出去”战略构想对于探索在经济全球化竞争背景下的四川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本项目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金融税收论著的学术亮点与社会影响

在当代世界经济运行中,金融已成为经济的核心。尹音频教授于九十年代中期在国内率先提出了“金融税收是由金融业税收、金融资产税收、金融市场税收所构成的税收体系。” 的观点,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金融市场税收政策效应评估与税制优化研究》(学术著作《金融市场税收研究:理论模型、计量实证、制度安排》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领著了《反金融风险的财政与财务政策》 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出版社2001年) ,领著了《中国金融业税制发展报告》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出版社2016),以及在《财经科学》、《税务研究》等核心期刋上发表三十余篇论文,对金融市场税收理论与制度、金融业税收理论与制度进行了前瞻性的探索,开辟了税收与金融相融合的学科发展新方向,为推进税收学科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术著作《金融市场税收研究:理论模型、计量实证、制度安排》(2017)是尹音频教授领衔的课题组所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最终成果,该著作代表了税收学与金融学融合研究的前沿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意义、实证研究学术价值以及实践应用价值。
(1)研究方法的拓展性。从跨学科、全方位、多层次的视角,综合应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 静态均衡与动态均衡、政策分析与制度分析等分析方法,构造了“理论框架、实证评估、制度安排”的系统构架,尤其是在实证分析中,从微观与宏观、效率与公平、一般均衡与动态均衡等多视角、多层面地探索了中国金融市场税收的经济效应。具有方法论上的创新意义。
(2)理论研究的创新性。在理论框架中,创建金融市场税收机制理论与金融市场税收负担理论。①创建的金融市场税收机制理论,揭示了金融市场税收机制的特殊性与运行机理。论著认为金融资产交易的行为基础——资本化定价方式决定了金融经济具有虚拟性、波动性、不确定性,以及心理预期影响的重要性等特点,从而决定了金融市场税收机制具有税收政策作用的强烈性与敏感性、税基的虚拟性、税负的隐蔽性与难测性、超额负担的多重性、税务管理的复杂性的性质特征。为此,金融市场税收机制性质决定了金融市场税收机制的作用机理。金融市场税收机制是由课税机制与传导机制两个子系统共同构成。传导机制包括信息机制、心理行为机制以及经济变量机制。信息机制是税收信息冲击效应的载体,税收政策变动的信息传输将产生信息冲击效应,再通过心理行为机制影响金融市场的变动。心理行为模型表明,金融市场主体的行为与金融市场环境是相互作用的产物。由于金融市场经济主体对经济环境的变化更具敏感性,因此金融市场经济主体的心理行为机制具有更强的作用。经济变量机制包括金融商品价格机制与投资者收入机制。金融市场课税机制通过传导机制,发挥分配机能与调节机能,从而对金融市场以及宏观经济运行产生重大的影响。为此,金融市场税收政策信息冲击效应的强烈性与敏感性是决策者应该考虑的重要政策参数。论著所提出的分析框架与观点为推进税收学与金融学的融合发展以及税收理论的创新提供了理论平台。②创建的金融市场税收负担理论,为计量与比较金融市场税负提供了技术方法与度量工具。论著认为,金融市场的双重属性决定了不能直接套用“实体经济税负计量法”,而应该寻求新的方法—“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双重计量方法”。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以虚拟经济为基础确定金融市场名义税负计量指标,反映金融市场的税收收入状况。二是以实体经济为基础,修正虚拟经济中的虚拟成分,确定金融市场实际税负计量指标。实际税负计量指标应该是政府制定与调整税收政策与制度的基础。进一步构建了以“证券交易税实际负担率”为代表的金融市场税负计量指标体系,从而为税负的计量与比较提供了技术工具,为探寻金融市场适度税负波动区间提供了分析路径,具有深广的学术价值、工具应用价值以及政策启迪意义。
(3)实证研究的开拓性。在实证评估中,所构建与拓展的系列数理模型与计量模型,如金融市场税收的竞争博弈模型、金融市场理性泡沫模型、 债券价格效应模型、 金融税收的经济增长模型与经济周期波动模型以及基尼系数模型等,为政策评估提供了数理基础与分析工具。尤其是在中国金融市场税收宏观效应的计量实证研究中,综合应用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模型、分布滞后模型以及时变参数模型等计量数理模型,实证检验了金融市场税收对经济周期波动效应的影响
动态模拟金融市场税收对稳态消费与稳态资本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短期内金融市场税收对经济周期波动具有稳定效应,但长期内其稳定效应不明显。金融市场税收的经济周期波动稳定效应具有滞后性。开拓性的实证结论弥补充实了极为薄弱的金融市场税收实证领域,为政府政策的制订与调整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与技术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决策参考意义。
(4)制度研究的应用性。在制度安排中,所提出的税收政策路径与税制安排方案,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与操作性。①金融市场税收政策选择。在金融市场低迷的状态下,应该充分发挥证券印花税的微观调节作用,辅以证券所得税政策,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第一,坚持金融市场税收负担的适度化。在构建科学的金融市场税负测量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多管齐下,调控金融市场税负规模,减轻超额税收的漏损效应。一是强力推进“上市公司强制分红制度”;二是实施股利投资所得抵免制等减税政策,减少政府从证券市场抽走的税收总量;三是建立平准基金制度,在市场的特殊状态下,向市场注入资金。通过以上对策,逐步使我国证券市场整体税负回归到合理的区间。第二, 坚持金融市场税收政策变动的透明化。为了减弱证券印花税调整不确定性带来的负信息冲击效应,应该实行透明的“交易税与市盈率相联动的浮动税率” 政策变动方式。这种政策调整机制能够自动调整投资者的心理预期与投资行为,减少股票价格的过度波动,使证券印花税起到“自动稳定器”的作用。②探索中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税制的创新路径与实施方案。第一,建议实行“权利金浮动征税”的期权交易税制方案。一是选择以期权合约的市场价格为税基;二是实行浮动税率。以期权的内在价值为基准,当期权市价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时,按最低税率征税;当期权市价超过正常范围时,逐级按更高的税率征税。第二,建议遵循“分期推进原则”实施期权所得税计征方法。近期实行“合并法与收付实现法”,远期实行“分离法与市值法”。制度研究的应用性提供了决策支持,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与应用价值。
金融税收系列成果发表后,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1)学术影响。近三十篇相关论文为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财政与税务》全文转载以及CSSCI追踪收录,被其他论著引用百余次。(2)政策影响。国务院于2001年4月颁布了降低金融业营业税税率的政策,《中国税务报》(2001.5.29)对这一政策进行了评价。该报认为:在这次国务院政策调整之前,很多财税专家曾提出我国金融业税负过重的问题。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尹音频教授在2001年2期《财经科学》发表的文章就提出了减税的政策主张。
结语:尽管系列论著发表至今已数十乃至二十余载,而论著所蕴含的学术观点与闪耀的学术思想依然彰显出前瞻性与解释力,对当下的税收学科研究与税制改革仍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简介

尹音频,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第五届学术委员会委员,获得中国人民银行优秀教师称号。历任中国财政学会理事、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理事、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理事、四川省国际税收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税务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
长期致力于财税理论与制度研究,独立或合作出版学术专著11部以及译著2部。主持和主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0项,在《财贸经济》、《经济学家》、《国际贸易》等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近50余篇论文为CSSCI收录或为中国人民大学报刋复印资料《财政与税务》等转载。获得2012-2017年中国税收学术研究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第六次全国财政理论研究成果三等奖、四川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省部级科研教学奖10项。刘诗白科研奖励基金二等奖等其他科研奖近30项,为学校财税学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