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载峥嵘育桃李,薪火相传谱华章。岁月悠悠,一届届西财财税学子与母校并肩,与时代同频,共同赓续经世济民的奋斗篇章。迎百年华诞,我们翻开泛黄的校史卷轴,透过时光长廊追寻一代代财税人栉风沐雨的足迹,汲取跨越时空的奋进力量。今天,让我们将目光聚焦于永利yl23411集团官网1986级校友黄光耀,回首他的西财时光和商海生涯。

西财定情:“蓝皮书”里的财经启航
1986年,适逢改革开放初期,黄光耀对经济产生了浓厚兴趣。盛夏时节,一封期盼许久的录取通知书如约而至,黄光耀和其他同学一样,携一袋行李只身走进了美丽的光华园,此后开始了在光华园的求知旅途。回忆起在西财的求学时光,让他始终记忆深刻的是一本本“蓝皮书”。他在回忆求学时光时谈到:“我们那个年代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时期,那时还在使用粮票等计划经济的产物。与此同时,西方一些市场经济概念也开始进入中国、进入校园,原有的很多教材已经无法完全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我们上学的几年里,很多教材都是学校老师自己编撰的‘蓝皮书’(学校自己印刷、蓝色封面),这些‘蓝皮书’可以说是我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启蒙读物!”
回忆在光华园的生活,他眼前浮现的是在光华村吃刀削面时的满头大汗,在露天摆放着竹椅的茶馆品茗时的闲适自在,课余时间在台球桌前击杆发出的清脆声响,去辅导员宿舍看重大赛事电视转播的心潮澎湃以及那些与室友们一起户外踏青的洒脱轻快的时光。校园时光给黄光耀留下了无数难忘与快乐的记忆,而在这里度过的青春年华,汲取的精神养分,也逐渐凝结成为对母校至诚的情愫,成为点亮他人生旅程上的明灯。

跨界砺剑:财法的知行拓界之路
1994年,黄光耀已经在财政部专员办工作四年,在综合考虑自己实际工作需要和自我能力提升需求后,他在短短一年内报名参加并一次性通过会计师、经济师和注册会计师的资格考试。他谈到,他考取这些证书的初心在于希望通过考证来帮助自己提升,同时针对性系统性地补充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用到的专业知识,在财务会计方面可以钻研得更深更远,得到财会审计等领域资深人士的认可,从而在开展相关工作时可以更专业,更有底气,更高效准确。同年,黄光耀调任高新区金融处处长,金融办副主任。在工作过程中,他发现财经工作离不开法律,需要法律作为财经工作的工具。2000年,他在原财政专业的基础上又修了第二专业法律,以法律的相关知识支撑财经工作的开展,这种专业横向拓展使他在后续的职业发展中也是受益颇多。在他看来,一切概念只是起点,理论只是研究事物的工具,而行动才是最终答案。
破局而立:科技金融的西进先锋
2009年,41岁的黄光耀毅然放弃安稳的公务员工作,重新开始。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魄力和自信,黄光耀当然知道做出改变后,不可预知的结果和可能付出的代价将牵一发而动全身,但他就这样做了。“盈创动力”作为成都高新区打造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从策划到实施再到成功营运都凝聚着他的心血,黄光耀担任“盈创动力”总经理期间,带领团队孵化培育了无数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四川的第一家创业板企业——硅宝科技就是在此平台上孵化成长起来的。“盈创动力”成为了中国西部最大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这个平台也成功将深交所引入成都,设立了中西部第一个企业上市“路演中心”。
多年从事企业投融资研究和实践的黄光耀,逐渐在科技金融,特别是投资领域声名鹊起,成为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部委的特聘专家,受邀参与研究制订《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2015年,黄光耀带领的成都高投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成功入围中国投资机构50强,这是中国中西部投资机构第一次进入全国50强。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风物长宜放眼量。从财经学子到法律行者,从安稳度日到商海破局,黄光耀以“不破不立”的勇气锤炼能力,以“实用为锚”的智慧校准航向。四十年风雨兼程,他始终诠释着“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西财精神,立足西部热土播撒科技金融的星火,凭借深耕之志让中西部资本之声响彻全国。他的成长恰似蜀地劲竹,破土时低调谦逊,凌云处自有风骨,每一道年轮皆是对西部大地的深情礼赞。
资料来源:
1. 《黄光耀:风物长宜放眼量》(永利yl23411集团官网【校友风采】)
2. 《一种态度,演绎一种人生》(【毕友访谈】第33期:访成都高投创业投资、高投盈创动力总经理黄光耀先生)